大浦聚落



連江縣
大浦聚落
官方網站
大浦聚落旁的澳口
noframe


大浦聚落是位於馬祖莒光鄉東莒島的中間偏南的一處港灣,原名大浦,曾有段時間改名「大埔」,在地方言的「浦」本意是指小港灣。

認識

[编辑]

在漁業興盛的年代,東莒島的居民主要聚焦在大浦、福正這兩個村落,當時會隨著季節的轉換而在這兩個漁港之間移動,也因此這兩個聚落呈現了當時打漁時期居民生活的樣貌,在這裡的聚落空間的格局與配置,建築材料的取用與樣式等,都跟當時生活所需以及限制脫不了關係。

大埔聚落最早的發展開始於清朝,據說最早進駐的居民為福建沿海的水上家戶「曲蹄仔」。在光緒年間福建省長樂曹朱村的曹姓氏族大舉移入捕魚、開發定居。

交通

[编辑]

客轮

[编辑]

南竿鄉和莒光鄉之間每天都有三班的船班來回,有時因為天氣因素可能會讓船班停開,原則上單月為先西莒後東莒,雙月為先東莒後西莒,以出發前一天到連江航業公佈的資訊為主。

航空

[编辑]

馬祖列島之間有直升機可往來,但目前若非緊急醫療救護等需求,一般而言莒光鄉並不會定期提供直升機往返。詳情可電話打給凌天航空公司。(參考報導

  • 訂位專線:(東莒)+886-836-89018、+886-836-89019;(西莒)+886-836-89199、+886-836-89180

公交

[编辑]

在馬祖有提供兩種客運型態,一是有配置隨車導遊讓遊客能夠問到飽的觀光巴士「台灣好行」,另外則是主要提供在地居民使用的公車「幸福巴士」。兩者都不是大型客車,但台灣好行的車外貌有著許多軍事掩護的塗鴉、相對花枝招展,幸福巴士則樸素典雅許多。

台灣好行(觀光巴士)

[编辑]
  • 查詢電話: +886-800-011765

幸福巴士(在地公車)

[编辑]

出租车

[编辑]

機車

[编辑]

通常從港口一下船就會遇到一些機車租賃的業者詢問是否有需要使用機車,在馬祖租機車一天是新台幣500-600元(視不同的業者計算方式不同,有業者以24小時為一天,但也有業者以8小時為一天),半天(4小時)是300元。

  • 幸福居民宿:+886-928-812841
  • 鋒之谷民宿:+886-912-801675
  • 大浦民宿:+886-836-88039, +886-937-056402

觀光

[编辑]
地图
大浦聚落的地图
  • 1 大埔客廳簡介 這間民宅,在過去是大浦聚落中畜養著最多羊群的——配種用的公羊是圈養在門前的護欄中,其他的羊群則是放養在旁由小孩看顧。經過政府與民間的資源挹注,這邊改成了提供外來遊客進入大埔聚落的門戶的「大埔客廳」,來訪者可在此休憩、聊天,認識大埔聚落的歷史與前景,而羊圈在整修後被冠上了「帝寶羊房」的趣名。
  • 2 東海部隊操練場海保部隊操練場)。簡介 東海部隊(或稱海保部隊)是在1949年福建沿海一代撤退的中華民國國軍組成的游擊隊。在韓戰發生後,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在馬祖建立了以「西方公司」化名的情報組織,並且開始在閩東沿海一帶開始游擊、搜集情報等任務,此廣場即被用來進行部隊操練之用,而廣場旁的民居(現為大埔民宿以及餐廳)也曾經一度被徵用為宿舍。戰地政務時期國鈞曾經利用廣場的兩支水泥柱拉起布幕、播放電影,新的電影會隨著每月一度的船班補給更新,據說當時放電影的那天,也是聚落裡的青年小孩們每個月最興奮的一天。 在維基百科上查看中華民國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莒光守備大隊
  • 3 64據點簡介 戰地政務時期,馬祖各島每隔一百公尺設置一海防據點,以交叉火網相互掩護,以正北方為01據點,順時針依序編號。莒光守備區的據點編號,西莒島從01至38據點,東莒島則為39到77據點。

    自現在東莒直升機場所在位置附近的39據點開始,往北順時針編號後,繞至島嶼東南方可見鄰近大浦聚落的64據點。該據點規模較大,營舍建築物分佈較廣,包括衛兵哨、寢室、戰地壕溝、90高砲砲陣地、廁所等,寢室內的壕溝可以通往機槍陣地,機槍陣地下便是90高砲的砲陣地。64據點原屬空軍防砲部隊,80年代後移撥陸軍使用,移撥後除了防禦空域,並增加防禦海域。經歷多次裁軍之後,軍方釋出該據點,移交縣政府文化處協助進行修繕。

    在戰地政務年代,據點與聚落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的關係,海防據點提供第一線的保護,而聚落居民則為前線軍人提供後勤服務與商業活動,64據點和鄰近65據點的駐軍,也曾經提供當年尚未遷離大浦聚落的本地居民,販賣泡麵、水餃,提供撞球檯等娛樂的謀生機會。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接手管理64據點之後,移交東莒社區發展協會進行經營管理,2014年社區動員整理該空間,將據點哨口整建為販賣部、廚房、釀酒工坊以及戶外休憩空間,並且經營在地農產加工品,如洛神冰棒、紅糟、老酒麵線等之銷售。 在維基百科上查看馬祖戰地文化

  • 4 大埔漁村亭自然發呆亭)(大浦聚落東北面的小山坵,面向林坳嶼)。簡介 在過去馬祖漁業發達的年代(約1988年之前),聚落中的小孩有時會放著風箏、再觀察家人的漁船是否入港,好通報母親準備茶點,再將茶點送去澳口給因為整理漁獲而沒時間吃飯的兄弟父親帶上漁船上吃。1992年,小山丘上搭起了涼亭,到了這裡也令人不自覺地發呆放空,讓這裡的寧靜、悠遠帶人神遊。
  • 5 大浦聚落防空洞薜荔防空洞)。簡介 大浦聚落防空洞是馬祖戰地政務的時期,拿來防範空襲、保護居民的軍事掩體,位在聚落東側的邊坡之上。防空洞已經不再拿來做掩護等任務,現在整個建物已經都被在地植物薜荔攀附,贈行霹靂無比,整合在地景環境中,受到大自然雕塑而成。
  • 6 圓弧壁上居簡介 這一棟房子與多數馬祖的建築不同,外觀上可以發覺是鑲嵌在石壁之中,順著坡面呈現優雅的弧形,此建築造型不多見,能夠讓人理解在過去的年代裡,大浦聚落因為著土地範圍,人口多寡、經濟條件等因素,而在傳統建築上有多少細微的差異,在這裡可以觸摸看看牆面,感受他人砌石技藝的巧思。
  • 7 東沙一神泉簡介 大浦聚落形成之初,便有了此井,不過當時只是一口簡易的天然井口。在海保部隊進駐後,由軍人兄弟協助居民改建成現代化的水井,並且在水井的前頭,立下「閩海多名山、東沙一神泉」的石柱。在這之後,變成為聚落之中最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這座水井自始至初都沒有乾枯,夏季水源則較豐沛,在過去村中的女性都會在水井前的石板洗衣,小孩子們則是直接於一旁洗澡。冬季水量較少的時候,會採取分段、分家取水的措施,各家戶都會挑著水桶至神泉處排隊取水。
  • 8 娛樂廣場地址 白馬尊王廟旁簡介 這個廣場鄰近港口,是從前大浦聚落的商業中心、過去娛樂場所聚集之地,早年曾設有鴉片館、雜貨店和理髮店,國軍進駐後,鴉片遭禁,照相館、撞球間、甚至也曾短暫開設831特約茶室,這些娛樂場所讓此地更顯活絡。由於傳統石頭屋內部狹窄,有時撞球桿得截短才有辦法在屋內使用。平日,聚落孩子們在廣場空地玩耍;在農曆的年節慶典期間,各種游藝團隊也會來此表演,熱鬧非凡。戰地政務時期結束後,因為人口逐漸外移、駐軍裁撤,周遭商店逐一關門,廣場又復歸一片寧靜。
  • 9 白馬尊王廟簡介 此廟是大浦聚落之中唯一的廟宇,是早先居民從原鄉帶來的信仰中心。建立於清朝道光乙巳年(1845年),曾經有多次的整修,最近的整修完成是在1986年,由中華民國砲兵613營部隊無償協助整理建設。廟宇主要以磚紅色磁磚裝飾,並以小口的馬賽克裝飾屋簷。儘管聚落居民多遷居在外但仍然是信仰歸屬與情感凝聚之處。
  • 10 大埔港館站簡介 沿著白馬尊王廟之後,石階往下到大浦澳口,圖中可以看見迷彩外牆的大浦港管站,在附近的草叢中還仍然可以約略看到槍陣地的痕跡。這個管理站是因為在戰地政務實施的期間,均動為樂管控進出漁船與人員進出港口。漁民捕了魚從澳口沿著魚路古道挑去大坪村的市場販賣。軍方接管馬祖後,便將大浦澳的範圍劃為65據點,並且設立港管站以管制漁民的出海、返航。
  • 11 大浦港口大埔澳)(大浦聚落西方)。簡介 大浦港口,位於東莒島的西南方,與聚落對面的老頭山之間,合起變成一個面南的天然港灣,因此當冬天的東北季風強烈吹來時,老頭山正好可以阻擋住一定的風勢,港口早期的漁民便因此選擇這樣一個具有天然地理優勢的場所定居。澳口曾有段時間有延伸出海的木棧道,是2012年電影《花樣》在港口取景時搭建之佈景。
  • 12 升官進爵屋簡介 這棟久未整修的民房,是聚落中最大的傳統建築,屋頂是閩東式傳統建築的「五脊四落水」的樣貌(白話的說就是屋頂有五條屋脊、四道斜面),這樣的大屋頂和平常一般聚落中常見的「二落水」建築並不相同,更顯大氣和特殊。屋頂延伸到屋角的上翹設計,是為了呈現傳統的官帽樣式,目的是寄望後代子孫能夠升官進爵、平步青雲。石屋有著三面石頭牆面、另外一面則是木板牆,可以看到早期房屋的隔間和樣貌,用木板分隔的樓層、支撐屋頂的斗栱結構,進入此可觀察到閩東傳統的建築形式。
  • 13 大埔起帆劉曹美蘭宅)。簡介 這棟宅邸的屋主曾經以打漁為生,但也偶爾在雨天無法出海時,會在家中說書講古,後來戰地政務時期阿兵哥來了後也兼作撞球店與雜貨買賣生意,偶爾聚落中的小孩也會跟阿兵哥打撞球過招,但有時付不出錢時,就會聽屋主的大道理來折抵費用。之後此屋有數十年沒有作用,直到2009年駐村藝術家蔡英傑在大浦待了一個月、體會東莒生活,最後兩星期透過島上隨意可得的素材如貝殼、屋瓦、船板等,拼貼成壁畫「起帆」——白馬般的雲朵奔騰變化、照看守望著駕船出海捕撈的漁民們、在岸上的廟宇帶著封火山牆的造型也象徵庇佑著世代住民。
  • 14 曹祥發美術館星月小築),📧 簡介 曹祥發是東莒的藝術家,旅居歐洲多年,十多年前回到馬祖定居,並在大浦聚落做了當代藝術的工作室與美術館。曾經在世界各地舉辦藝術展的他,對於當代藝術與裝置行為藝術有自己的見解。美術館過去曾是民宿星月小築之用,現在外表的招牌沒有摘下,改為藝術展覽和創作之用。曹祥發的行為藝術在馬祖曾引起不小的議論,他透過塗鴨噴漆的方式在64據點進行藝術表達,至今也仍能夠在網路上看到討論。

飲食

[编辑]
  • 1 64據點販售處東莒社區發展協會)(大浦聚落西南方),📞 +886-836-89264🕘 9:00-11:00, 13:30-16:00💰 無入場費簡介 夏天有販賣冰棒,另有莒光島栽種的洛神花乾等提供販售。加入官方Line有折扣:@ppe7847a

住宿

[编辑]
  • 1 鋒之谷民宿地址 莒光鄉大坪村107號大埔聚落西北位置,沿著魚路古道第一棟遇到的聚落建築),📞 +886-912-801675入住 15:00離店 10:00💰 視房型和淡旺季,從台幣2000元到14000元不等
  • 2 東莒·幸福居民宿地址 大坪村(大埔)106-1號大浦聚落中心位置),📞 +886-928-812841📧 入住 14:00離店 10:00💰 依照房型與淡旺季,從新台幣1800到14200元不等
  • 3 大浦民宿地址 大坪村100-1號📞 +886-836-88039, +886-937-056402📧 入住 15:00離店 10:00💰 是淡旺季和房型,從2000元到3600元不等


活動

[编辑]
  • 1 魚路古道簡介 過去漁業發達的年代,魚民會透過這個步道將漁獲挑到大坪村販售,而在古道兩排也種植了許多食用作物,同時魚貨也會在此曝曬、加工保存。這條道路在1970年代末隨著大浦的沒落而淹沒在荒煙蔓草之中。2004年4月東莒社區發展協會發起尋找魚路古道行動,號召社區志工與多元就業的工作人員,重整、復育這條具有百年歷史的「魚路小徑」,提供另外一條交通要道來連結大坪與大浦兩個村落。古道中也有舒適的石板長凳可供休憩、遠眺大浦澳口。
  • 正泰養雞場簡介 活動、土窯

大浦普拉斯「以X換生活」

[编辑]

大浦普拉斯(Dapu Plus)是進駐在大浦聚落的地方創生團隊,團隊經營主要由泳翰與強妮兩人在打點張羅各類「以X換生活」的各種接洽與計畫,如果想要深度體驗東莒各類活動,與在地居民場域更長期的交流,那麼聯絡這個團隊,會是十分有趣的體驗,其可提供七到十天的住宿和煮食空間。 每年2月會是馬祖的擺暝文化活動,在這段時間地方會舉辦許多祭拜與敬神的儀式(打鼓板、天兵天將、扮黑央)。每隔兩年的秋季(9月到11月之間)由縣政府的文化處主持的「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在大浦聚落也偶有新的計畫或作品陳列。

  • 2 陳水梅宅換生活寢室)。簡介 這棟水泥建築,在滿是傳統閩東樣式的房屋群中,略顯突兀,然而這棟建築是戰地政務時期大浦聚落新興建的建築形式與材料的代表,為歷史變遷留下了紀錄證據。在戰地政務時期,這原是一家娛樂場所,只擺了一張撞球檯,在假日期間會擠滿來自附近64與65據點的阿兵哥休閒消費。現在這棟建築透過政府提供資源修繕重整,改作為聚落內主要的住宿空間,成為「以X換生活」的共同小窩。
  • 3 添丁發財起居室簡介 聚落內典型的「二落水」(屋頂兩斜面)建築,在戰地政務的時期,這裡的屋主專門同阿兵哥做生意,牆面上也依稀可見過去往外拓展販賣雜貨的水泥施作痕跡。屋主說以前在這裡天天煮水餃、泡泡麵也賺到了不少錢,而自己的兒子也是在這裡做生意的時候懷上的,故笑稱此地為「添丁發財房」。這間房現在作為「以X換生活」的共同起居空間。
  • 4 冏漁寮簡介 在「大埔起航」這座壁畫旁,看似顏文字「冏」的牆面,是馬祖特有的「魚寮」建築的前端。聚落的房屋大多都不大,人的居住空間本就小,當然更無法放下大型漁具。1970年代農復會在馬祖的各個村落之間,都興建了相同形式的魚寮,提供在地居民可以一起放置漁具使用。除此之外,過去魚寮在元宵節時刻的「擺暝」活動中也會拿來做公共祭祀空間,只因過去聚落中的白馬尊王廟前廣場並不是很大,所以拜拜祭祀之時,民眾會將白馬尊王請到魚寮,拿魚寮作為祭祀及擺放牲禮的空間。
  • 5 大埔聚落工作站簡介 這個建築物過去曾經是啟動大浦聚落保存和活化工作的運轉基地,2009年藝術轉場計畫也是從此建築物開始發展。當時會選定這個房舍來開始地方創生,是因為此建築的屋主是東莒國小的老校長,儘管大浦聚落當時凋敝已久,依然會每年回來整理房子,在當時放眼多數房舍較為荒廢的情況下,這裡就成了當時最容易整理、進駐的空間。工作站以新建的兩層樓,用傳統的閩東建築形式,當時提供駐點人員工作、資訊交流、資料建檔、開放空間使用。

服務

[编辑]
区条目可用条目。它有抵达信息以及一些完整的餐馆和旅馆列表项。爱冒险的人可以直接使用此条目,但还是请勇往直前帮助它充实